冷庫是對食品、液體、化工、醫藥、疫苗、科學試驗等物品的恒溫恒濕貯藏設備,是冷鏈倉儲和冷鏈行業發展的基礎。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冷庫建設的關鍵年,高標冷庫越來越多,那么冷庫鏈上的設備商、工程商、經銷商等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搶占機遇呢?
農產品冷鏈物流仍是“主角”
農產品冷鏈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禽、魚、蛋等農產品在采購、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直至消費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減少農產品的消耗的一系列供應管理措施和方法。
其包括的冷凍加工、冷凍貯藏、冷藏運輸及配送、冷凍銷售等個環節都要求按照農產品物流的特性需要,保證農產品的原料品質和耐藏性,保證保鮮貯運工具設備的數量與質量,保證處理工藝水平高、包裝條件、優和清潔衛生好,保證現代化管理和快速作業,最終保證農產品冷鏈物流冷鏈協調、有序、高效地運轉。
據了解,農產品冷鏈物流具備以下三大特點:
(1)建設成本高、專業性要求高、系統龐大復雜。農產品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存銷售等環節均需專門的冷藏設施設備,從而導致冷鏈物流系統比一般常溫物流系統的建設要求更高、更復雜,物流建設投資、成本也更高。
(2)組織協調性要求更高。農產品冷鏈物流涉及到多環節、多主體,功能、分工各不相同,且具有很高的時效性要求,為保證物流服務質量,各環節、主體等必須具有更高的組織協調性。
(3)更加注重物流能耗、產品損耗的控制。由于農產品的特性及冷鏈物流自身的較高要求,各環節都必須嚴格保障規定的低溫環境,同時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對全流程進行多方位的監測跟蹤,因此對能源消耗、農產品損耗的要求程度也更高。
從其特點、缺口、趨勢等可以看出農產品冷鏈物流還有更多的發展機遇。未來,冷庫建設將更加注重農產品的儲存、加工、配送等方面的發展,以及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以適應低碳的發展需求。
醫藥冷鏈和新能源是“新秀”
作為全球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醫藥冷鏈基礎設施設備建設資金投入不斷增加,醫藥冷庫面積同比增長約10%,醫藥冷藏車同比增長約14%。當前全國建設了超過1200個醫藥物流中心,冷庫容積達到400萬立方米,一批超大型、多功能、高集成的物流中心成為行業標桿,已逐漸形成多層級的醫藥物流設施網絡。
受益于正常就醫需求的恢復,疫情之后醫藥開支持續穩定增加。集采的負面影響不斷下降;反腐最激烈的階段已經過去,一些常態化的學術交流活動恢復正常開展,醫藥行業估值逐步修復。
“十四五”新階段,醫藥冷鏈物流行業在全球醫藥冷鏈市場中將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智慧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智能物流中心、數字化冷庫、國際冷鏈運輸保溫箱等一批新設施投入運營,智能冷鏈裝備走出國門,受到國際冷鏈物流的認可,為實現跨境醫藥冷鏈物流全鏈條溫度可控、過程可視、源頭可溯,提升倉、運、配等環節一體化運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基建讓冷庫高端化
冷庫建設在新基建的推動下迎來了新的機遇。新基建包括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領域,這些技術的融合和發展將為冷庫建設帶來新的機遇。
首先,5G通信技術的應用將為冷庫建設提供更快速、穩定的數據傳輸服務,使得冷庫運營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將實現冷庫設備的遠程監控和管理,提高冷庫運營的效率。工業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將實現冷庫設備和系統的智能化管理和優化,提高冷庫的運營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次,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將為冷庫建設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人工智能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和預測,實現冷庫設備的自動化控制和優化,提高冷庫的運營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時,人工智能還可以應用于冷庫的安全管理,提高冷庫的安全性能。
此外,冷庫建設還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如市場需求的變化、環保要求等。未來,冷庫建設將更加注重綠色環保、安全衛生、智能化等方面的發展,以滿足市場需求的變化和適應環保要求。
整體來看,現代冷庫的功能已經由“倉庫型”向“流通配送型“發展,而且倉庫的溫度要求范圍也逐漸擴大,溫度控制精準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多溫區存儲、變溫冷藏間等個性化需求悄然變成普遍需求。基于現有的冷庫的短板明顯,結構性供需不足,結構合理性、溫控控制精準化、控制智能化、以及節能高效的冷庫將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尤其隨著政府和人們對食品安全,醫療安全保健意識逐漸增強,在一定程度上將持續推動冷庫市場的發展。此外,隨著農產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規模逐漸擴大、中央廚房得到快速發展、以及冷鏈物流超市向專業化和集約化發展,未來配送行冷庫、中央廚房、配發市場以及產地型冷庫將得到快速發展。
轉自網絡,僅用于學習交流,侵權聯系刪除